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庆株[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中文系

出  处:《语文研究》

年  份:1997

期  号:3

起止页码:17-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1996、CSSCI、CSSCI1998、RDFYBKZL(收录号:67949)、核心刊

摘  要:藏语中亲眼见到的与不是亲眼见到的事情表示法不同,汉语中有类似现象,这都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感知有关,由此可以解释趋向动词“来/去”和含“来/去”的复合趋向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可以根据在“来/去”或者“X来/去”前动词的分布情况找出动词的小类,发现它们各自的语义特征。凡是动作造成可见结果的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反之,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如果既可能见到结果,又可能见不到结果,那么在可能见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在可能见不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说话人主观上觉得是否可以看到或者感觉到决定了对“来”、“去”的选择,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这个范畴表示动作与说话人的关系和主观方面的感知,可以说明汉语的理据性。

关 键 词:趋向动词 汉语动词 说话人 “来”  “去”  语言学  语义范畴语法  《现代汉语八百词》 是非问 马庆株  

分 类 号:H146.2[中国语言文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