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明清鄂西南民族地区聚落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朱圣钟[1] 吴宏岐[1]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西安710062

出  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  份:1999

卷  号:14

期  号:4

起止页码:173-19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RCCSE、RWSKHX、ZGKJHX、普通刊

摘  要:明清时期鄂西南民族地区的聚落形式主要有城市和村落两种类型,其发展演变在时间序列上可划分为土司时期和改土归流后两个阶段。土司时期,城市稀少,城址多在盆地(或坪坝)或临近长江之地,规模小,内部结构简单,政治、军事职能较强;土司村寨的分布大势是北少南多,村寨的规模相对较大,非土司区村落分布稀散。改土归流后,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多,城址的分布渐趋均衡,但城市的规模仍不大,内部结构较土司时期复杂,城市除仍具有政治、军事功能,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有所增强;村落多集中分布于原土司区,村落的数量增多,但规模较小。影响明清时期鄂西南民族地区聚落分布与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民族因素。

关 键 词:鄂西南民族地区  聚落 城市 村落

分 类 号:K901.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