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MMSE-GC-O结合OAV法鉴定蒸制崇明地区中华绒螯蟹中关键气味物质
Characterization of key odor compounds in steamed Chinese mitten crab(Eriocheir sinensis) farmed in Chongming region by monolithic material sorptive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olfatometry and odor activity value metho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1900);"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D8003100208);上海海洋大学优秀研究生论文培育计划项目(B96001000033)~~
年 份:2014
卷 号:5
期 号:3
起止页码:877-8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AB、CAS、DOAJ、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分析蒸制雄性崇明地区中华绒螯蟹不同可食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筛选关键气味物质,为解析其优良风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7个MonoTrap RCC18吸附子在100℃下对5 g样品顶空萃取50 min,运用GC-MS对各挥发物进行分离鉴定,以内标法对其进行半定量,联用GC-O法和OAV法进一步筛选得到关键气味物质。结果雄性中华绒螯蟹中共鉴定得到71种挥发性成分,体肉、钳肉、足肉和性腺中分别得到50种、48种、52种和62种成分。从所有71种物质中进一步筛选得到19种"关键气味物质",其中6种为"主要关键气味物质(MKOCs)"(气味强度值≥3且气味活性值≥10)。三甲胺(鱼腥味)为4个部位所共有的MKOC,除三甲胺外,苯甲醛(杏仁味)和(Z)-4-庚烯醛(鱼腥味)分别为体肉和足肉中的MKOC,己醛(青草味)、1-辛烯-3-醇(蘑菇味)和壬醛(青草味)是性腺中的MKOCs。结论 6种MKOCs被OAV法和GC-O法同时证实具有较高的气味活性,可表征雄性崇明中华绒螯蟹不同部位的关键香气特征,其形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中华绒螯蟹 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 气相色谱-嗅辨仪 气味强度值 气味活性值
分 类 号:O657] TS254.7[化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