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机动弥雾法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小麦蚜虫的雾滴沉积密度与防效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droplet density and field efficacy when appling imidacloprid 700WG against wheat aphids with knapsack mist-blow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崔丽[1] 王金凤[1,2] 秦维彩[3] 尹姣[1] 袁会珠[1]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 [2]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13 [3]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210014

出  处:《农药学学报》

基  金: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200903033;20080300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8AA100902)

年  份:2010

卷  号:12

期  号:3

起止页码:313-3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BIOSISPREVIEWS、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IC、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田间采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进行喷雾试验,证明若吡虫啉喷雾雾滴在小麦穗部形成一定的沉积密度即可有效防治麦蚜。当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用水稀释2333倍(有效成分300mg/L),雾滴密度在54,133和280个/cm2条件下,施药7d后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3%,88.7%和93.7%;当药剂稀释1167倍(有效成分600mg/L),雾滴密度在75,142和291个/cm2条件下,7d后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1%,94.5%和96.5%。采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采用常量150L/hm2、低浓度(300mg/L)喷雾时,小麦穗部、旗叶上的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77±12,113±8个/cm2,沉积量分别为27.4±6.8,6.6±1.6ng/cm2,地面流失率为12.8%,7d后的防治效果为94.0%;当采用低容量75L/hm2、高浓度(600mg/L)喷雾时,小麦穗部、旗叶上的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27±13,91±7个/cm2,沉积量分别为29.8±1.2,6.7±0.6ng/cm2,地面流失率为10.6%,7d后的防治效果为93.8%。生产中建议采用吡虫啉低容量75L/hm2、高浓度600mg/L喷雾,省工、省水、省时。

关 键 词:吡虫啉 麦蚜 背负机动弥雾机  药液浓度 雾滴密度

分 类 号:S49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