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西秦岭北缘与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金成矿作用  ( EI收录 SCI收录)  

Porphyry Cu-Mo-Au mineralization related to adakite and Himalayan type granite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West Qinl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殷勇[1] 殷先明[2]

机构地区:[1]甘肃地矿科技信息中心,兰州730000 [2]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兰州730000

出  处:《岩石学报》

基  金: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781066)资助

年  份:2009

卷  号:25

期  号:5

起止页码:1239-12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8、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收录号:20161302161694)、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I、SCI-EXPANDED(收录号:WOS:000266684900016)、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埃达克岩是以往20年中特别引起人们兴趣和关注的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岩浆岩之一,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是最近提出来的也与地壳加厚有关的花岗岩类.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西秦岭北缘存在印支期的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而且它们均与金、铜、钼等成矿作用有关.研究表明,本区阿姨山和德乌鲁-黑河地区的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具有较高的Mg#数值,可能是加厚地壳底部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混合形成的,而温泉和柴家庄地区的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Mg#低,应当是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文中介绍了西秦岭北带斑岩铜-钼-金矿带的地质背景,讨论了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出了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研究表明,三叠纪时期的西秦岭造山带地壳厚度大,岩浆活动频繁,找矿潜力巨大,是我国新一轮的铜钼金找矿区之一,发展前景很大.

关 键 词:西秦岭 斑岩铜矿 埃达克岩 喜马拉雅型花岗岩  成矿作用

分 类 号:P588.121] P618.41[地质学类;地质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