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QTL定位    

QTL Mapping for Fa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Contents in Soybe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永战[1] 盖钧镒[1] 卢为国[1] 李卫东[2] 周瑞宝[3] 田少君[3]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3]河南工业大学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出  处:《作物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9025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2CB111304;2004CB72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2AA211052);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

年  份:2006

卷  号:32

期  号:12

起止页码:1823-183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4、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BSCO、FSTA、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改良是大豆油脂品质育种的主要方面。本研究旨在构建遗传图谱,定位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QTL,为大豆油脂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以Essex×ZDD2315的114个BC1F1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250个SSR标记和1个形态标记,具有25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覆盖大豆基因组2963.5cM,平均每个连锁群上10.0个标记,标记平均间距11.8cM。用BC1F3家系3个重复的表型平均值代表相对应的BC1F1单株表型值,采用Win QTLCartographer2.5复合区间作图法(CIM)检测到18个控制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QTL,位于9个不同的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为9.6%~34.5%;多区间作图法(MIM)检测到与CIM区间相同的7个QTL(fat-1、pal-1、st-1、ole-1、lin-1、lin-4和lio-2),区间相近的2个QTL(ole-4和lin-5),位于6个不同的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为8.2%~39.3%。CIM法检测到的其他9个QTL有待进一步验证。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主效QTL数量不多,效应大的不多,可能还受许多未能检测出来的微效基因控制。育种中既要注意主效QTL的利用,又要考虑微效多基因的积聚。

关 键 词:大豆 脂肪 脂肪酸组分 QTL定位

分 类 号:S5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