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2]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 [3]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 [4]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
会议文献: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五届全国学术年会汇编
会议名称: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五届全国学术年会
会议日期:20231020
会议地点:中国安徽合肥
出版日期:20231000
语 种:中文
摘 要:目的: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常伴发包括焦虑和抑郁症状在内的负性情绪。目前具体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未知。既往研究提示蓝斑不仅参与了睡眠觉醒调控,也是情绪调控的关键脑区。本研究旨在探索ID患者睡眠觉醒周期蓝斑与全脑功能连接的改变及其与负性情绪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37例ID患者及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匹配的30名健康受试者。所有受试者首先完成人口学资料采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估,佩戴腕式体外活动仪并记录两周睡眠日记,随后经历连续两晚的多导睡眠监测,一周后接受睡眠觉醒周期下的同步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计算蓝斑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连接,通过混合线性效应模型计算组与睡眠时相交互作用。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蓝斑功能连接与PSQI、SDS、SAS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右顶叶、左颞叶、左岛叶和边缘叶存在组与睡眠时相的交互作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D患者在N2期和N3期睡眠蓝斑与边缘叶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在混合样本中,N2期蓝斑与边缘叶的功能连接与SDS(r=0.337,p=0.019)和PSQI得分(r=0.401,p=0.003)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2期睡眠期间蓝斑与边缘叶神经环路的异常调控可能是ID伴发抑郁情绪的潜在神经生物学机制。
关 键 词:失眠障碍 抑郁 蓝斑 同步脑电与功能磁共振
分 类 号:R74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