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三维内转组合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流动分析       

文献类型:会议

作  者:胡占仓 朱呈祥 孔凡 尤延铖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飞行器系

会议文献: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四十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四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03冲压及组合推进技术

会议名称: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四十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四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

会议日期:20190814

会议地点:中国云南昆明

出版日期:20190800

学会名称: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

语  种:中文

摘  要:本文以内收缩冲压通道为基础型面生成三维内四通道组合进气道,并对该组合进气道的火箭-冲压模态转换过程流动特性与性能参数变化展开探究。文中采用定常了计算方法对该三维进气道进行数值模拟,采用火箭通道分流板处于不同位置模拟模态转换过程的动态效果,分别计算在定马赫数Ma4以及区间马赫数Ma2.5-4条件下进行模态转换的过程,得到该模型的流动特性与性能参数变化。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以内收缩冲压通道为基础型面生成的组合进气道,在火箭-冲压模态转换过程中,分流板处于不同位置时,进气道的流量捕获系数均较高,此种类型组合进气道能够继承内收缩进气道高流量捕获系数的特点。在定马赫数模态转换过程中,随着分流板旋转角度的增加,火箭通道的总压恢复和抗反压能力逐渐下降,冲压通道的总压恢复和抗反压能力逐渐上升;在区间马赫数下进行模态转换,火箭通道的总压恢复逐渐降低,抗反压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冲压通道的总压恢复和抗反压能力均逐渐上升。分流板旋转相同角度时,Ma3和Ma3.5对应的火箭通道和冲压通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比Ma4相同位置时要高,但火箭和冲压通道的抗反压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加反压计算过程中火箭、冲压通道内出现的边界层分离情况,还需要结合模型的型面设计以及流动规律等进一步探究,进而优化模型的设计。

关 键 词:高速推进  组合进气道  模态转换 数值模拟

分 类 号:V43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