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论人文地理学教育危机及其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文献类型:会议

作  者:杨永春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会议文献: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会议名称: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期:20030700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地理工作者委员会;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省地理学会;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出版日期:20030700

学会名称:中国地理学会

语  种:中文

摘  要:由于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与模式惯性的影响,中国社会难免会出现浮躁的风气和功利性的趋势,如各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择标准、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课程选择等。各高等学校在适应招生和就业形势的巨大压力的背景下,逐渐调整了部分专业设置和部分专业的课程体系。这种调整过程既有合理的成分,也有适应整个社会的功利性需求和浮躁风气的趋向。鉴于人文地理学内容的广泛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出现了部分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这就导致了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和专业设置的急剧分化和改革浪潮。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人文地理教育部分专业的招生困难和就业市场的萎缩(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除外),而且也体现在各高等院校人文地理学的改革方向: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方向、区域方向、城市方向、资源方向、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与规划、旅游管理与规划、房地产管理与评估、资源开发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与规划、区域开发与规划等。改革的方向体现了市场的需求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其课程体系不可避免地淡化了或压缩了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基础教学要求,很多学生毕业后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并不深厚,该学科的基础优势大为减弱,难以建立学生的相对竞争优势。因此,讨论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方向和课程体系群设计,必须解决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基础、技能的矛盾,学科基础与应用的知识、技能的矛盾,真正体现地理的综合性、整体性特征和空间的概念、地理空间思维、人文地理思维的优势,切实解决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基础发展和适应社会的任务,体现解决人地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的任务和核心思想,实现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质的飞跃。

关 键 词:人文地理 高等教育危机 人文地理教育改革  课程体系

分 类 号:K90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