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红小豆种质资源抗锈性评价及组织学抗性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会议

作  者:韩冬 柯希望 殷丽华 左豫虎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与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07B05-06/H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0162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4M561378)

会议文献: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会议日期:20160805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0

学会名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语  种:中文

摘  要:由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引起的小豆锈病是红小豆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红小豆种植区内普遍发生。该病发生严重时,导致叶片干枯、脱落、籽粒瘪瘦,给小豆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明确小豆资源对锈病菌的抗性情况,明确病原菌侵染过程及抗病的组织学特征,可为深入探索寄主的抗性机制奠定基础,为小豆抗病品种培育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50份小豆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其中,抗病品种16份,占供试品种的32%;高抗品种6份,占供试品种的12%;感病品种32份,占供试品种68%。采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了锈病菌夏孢子在不同抗性品种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夏孢子在感病品种上于接种后6h即可萌发产生附着胞,24h在附着胞下方形成入侵栓并侵入寄主组织,产生气孔下囊和吸器母细胞,接种后48h形成胞内吸器,接种后5d可产生大量的胞间菌丝,接种8d后即在叶片表面产生夏孢子堆。在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萌发时间推迟,萌发率及侵染率降低,菌丝体附近的细胞产生胞壁沉积物以抵抗病菌的入侵,菌丝生长受抑制,夏孢子产生时间明显推迟。以上结果表明,我国小豆抗锈病资源较为丰富,且抗病品种对锈病菌的抗性主要表现为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和扩展,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解析小豆抗锈病机理奠定基础,为小豆抗锈病相关基因挖掘、抗病品种培育及抗病品种合理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关 键 词:红小豆锈病  种质资源 抗病性  组织学特征

分 类 号:S435.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