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男性被告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对模拟陪审员刑罚判断(Penalty judgments)的影响-基于不同类型的诈骗案       

文献类型:会议

作  者:杨群 朱兵 张倩 王宇超 胡瑞恒 刘盛敏 孙得琳

作者单位:[1]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心理健康中心 [3]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系 [4]Duck-UNC Brain Imaging and Analysis Center,Duke University

会议文献: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

会议名称: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会议日期:20191019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出版日期:20191000

学会名称:中国心理学会

语  种:中文

摘  要:已有研究发现面孔的吸引力和面孔可信度对司法决策有着广泛的影响,并且面孔吸引力对司法决策的影响受到案件类型的调节。具体来说,在和吸引力有关的案件即诈骗案中,被试对有吸引力的被告惩罚才会更重。但是,同样在诈骗案中也存在着矛盾性的结果;另外,以往研究都是单独考察面孔吸引力或可信度对刑法判断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同时操纵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在预实验中选出四张照片(高吸引力-高可信度、低吸引力-高可信度、高吸引力-低可信度、低吸引力-低可信度)作为实验材料,在两个不同性质的诈骗案中,考察男性被告的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对模拟陪审员刑罚判断的影响。两个实验共招募663名被试(360 females),每个实验中被试都被随机分到四种面孔条件之一并且要求在阅读案件案情后做出定罪量刑判断。实验一使用相亲诈骗案,结果发现,女性被试在定罪判断时,存在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的交互作用,即和低吸引力-低可信度的被告相比,女性被试更容易对高吸引力-低可信度的被告定罪,但是在高吸引力-高可信度、低吸引力-高可信度两种条件下,被试的定罪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二使用电信诈骗案,结果并没有发现吸引力和可信度的任何主效应或交互效应,但是可信度、犯罪外观分数、面孔带来的厌恶度能显著地预测实际量刑。进一步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面孔带来的厌恶情绪在面孔可信度和实际量刑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面孔吸引力和面孔可信度在司法决策中发挥不同的作用,面孔吸引力对司法决策的影响依赖于案件的具体案情。

关 键 词:面孔吸引力 面孔可信度  诈骗 刑罚判断  

分 类 号:D916[法学类] B8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