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会议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传记学研究所
会议文献: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
会议名称: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会议日期:20221125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新乡
出版日期:20230300
学会名称:中国心理学会
语 种:中文
摘 要:清朝末年,在时局动荡混乱以至人人剪辫易洋装时,有一位华裔却愿退英国国籍,立誓做拯救中学的中国人:辜鸿铭。辜氏之经历可谓超凡,他师从大名鼎鼎的哲学家卡莱尔、艾默生等人,同时精通9门外语,获13个西洋博士学位。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每一个发展重要阶段,其人生都经历了戏剧性的转变;而与外界的诱导因素相比,每一次转变,他的个人意志都表现出强劲的主导性。身为"外籍"人,生当乱世,辜鸿铭何以达致这样从心所欲、游刃有余的人生境地?既已精通西学,为何愿中途从头学起中学,拥护传统文化?身为中欧混血儿,已获"大英子民"身份的他为何愿退英国国籍而做中国人?他傲立于世的生存智慧与环球视野,若仅归功于天赋异禀,显然不足以说明。因此,本研究基于翔实资料,以"华裔的文化认同困境"为主题、心理传记学为方法,对辜鸿铭为何愿对中学从一而终,对中国人身份无比认同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本研究采用欧文·亚历山大(Irving Alexander)的"心理凸显性基本指标"和威廉·托德·舒尔茨(William Todd Svhultz)的"原型情景"进行资料辨别及筛选,并运用Nvivo 11.0质性分析软件对辜鸿铭的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后发现:(1)辜鸿铭父系一脉对传统文化家族式的传承方式在辜鸿铭心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身份意识烙印。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尤其是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长期的耳濡目染,会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决定性作用,并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虽与父亲相处时间极少,但关于父亲不许他剪辫这一点,在辜鸿铭晚年时也时常提起。(2)童年时期未能与主要抚养人成功建立的安全依恋使辜鸿铭情绪反复无常,不懂得如何经营亲密关系;在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塑造及发展阶段,辜鸿铭因义父过于严苛的教导方式、欧洲社会冷酷的民族歧视和不断被"边缘化"的危机体验,�
关 键 词:辜鸿铭 民族身份 文化认同 心理传记学
分 类 号:B848[心理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