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对成年早期情绪面孔知觉的影响       

文献类型:会议

作  者:金晓康 徐滨 林慧妍 陈俊涛 徐瑞彤 金花

作者单位:[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2]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会议文献: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

会议名称: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会议日期:20221125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新乡

出版日期:20230300

学会名称:中国心理学会

语  种:中文

摘  要:背景:童年期情感忽视指看护者未能满足未成年个体基本的情感需求,这种经历对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仍产生严重影响。情绪面孔知觉在人际交流中至关重要,但单一性的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是否对成年早期情绪面孔知觉产生影响尚未被详细探究。本研究通过比较仅有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的成年早期群体和无任何创伤经历的群体对情绪面孔效价的知觉差异,旨在探究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对成年后情绪知觉的影响。方法:使用儿童创伤问卷(CTQ-SF)对天津市四所高校的5010名学生进行了在线调查。经过复测和专业精神科医师诊断,最终获得20名有单一性的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的忽视组被试和20名无任何形式童年期创伤的对照组被试,两组被试均无任何精神障碍。采用2(组别:忽视组,对照组)×4(情绪面孔:积极-开心,消极-愤怒,中性,模糊-惊讶)混合实验设计探究两组被试在判断情绪面孔效价(面孔表情为积极、消极或者中性)的准确率和正确试次反应时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忽视组对所有情绪面孔效价的判断更慢[(1019±44ms)vs.(824±44ms),P<0.01],但两组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性的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对成年早期情绪面孔知觉的加工速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儿童与父母间迟钝的、缺乏的情感交流模式内化为儿童早期的社会交流经验,导致成年后的加工情绪面孔更迟钝。更迟钝的情绪知觉模式可能是童年期情感忽视成年群体人际交往困难和代际间传递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有望揭示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增加心理健康风险的机制,为预防和干预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继发的心理、行为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也为早期情感环境对情感/社会功能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 键 词:童年期情感忽视  童年期创伤  情绪面孔知觉  效价加工  成年早期  

分 类 号:B84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