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会议论文详细信息

不同群体条件下内外群体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       

文献类型:会议

作  者:宋柯柯 黄亚博 李娜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会议文献: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分组展贴报告

会议名称: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会议日期:20231013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成都

出版日期:20231013

语  种:中文

摘  要: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害群之马效应,旨在探讨一般社会群体和最简单群体条件下人们对内外群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是否具有差异。实验1采用单因素两水平(群体身份:内群体、外群体)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来探究在一般社会群体条件下,个体对内外群体成员违规行为的道德判断。分别测量两组被试对内外群体违规行为的惩罚意向及惩罚严重程度。预期结果:被试对内群体成员的惩罚程度高于外群体成员。实验2采用2(群体身份:内群体、外群体)×2(社会规范:违规、符合)的被试间设计,运用最简群体范式中的点估计任务将被试随机分为不同群体,采用Cyberball范式来操纵群体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排斥行为即可视为违规行为,通过测量被试作为观察者对内外群体违规行为的第三方惩罚程度,来探究最简单群体条件下,人们对不同群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是否具有差异。预期结果:群体身份和社会规范的交互作用显著,人们对内群体成员出现违规行为的第三方惩罚程度高于外群体,呈现害群之马效应。实验3纳入变量群体认同,采用2(群体身份:内群体、外群体)×2(社会规范:违规、符合)×2(群体认同:高、低)的被试间设计,通过测量被试对群体成员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来探究群体认同在道德判断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预期结果:群体身份和社会违规的交互作用显著,同实验2;社会规范和群体认同的交互作用显著,在符合规范条件下,相比群体认同低的被试,群体认同高的被试对群体成员的态度更积极;在违反规范条件下,群体认同高的被试对群体成员的态度更消极;群体身份和群体认同的交互作用显著,群体认同高的被试对内群体成员的态度更积极。研究发现不同群体身份对道德判断过程会产生影响,因此对不道德行为进行惩罚决策时要考虑群体身份这一因素。

关 键 词:内/外群体  道德判断 群体认同  

分 类 号:B8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