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学位论文详细信息

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Ⅱ油组低孔低渗储层评价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  者:魏灿灿

导  师:赵东升 屈信忠

授予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学科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

授予学位:硕士

学位年度:2018

语  种:中文

摘  要:乌南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寻找新的含油层系与有利区已迫在眉睫。本论文针对乌南油田Ⅱ油组储层低孔低渗特点,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资料,以沉积岩石学、测井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知识为基础,采用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对研究工区Ⅱ油组储层进行储层分类评价和有利区预测,为乌南油田Ⅱ油组的流体识别、低孔低渗储层评价以及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以测井曲线、岩性、沉积旋回特征为地层划分依据,确定了Ⅱ油组顶底标志层,并将Ⅱ油组精细划分成30个小层。从单井相—连井相—平面相的思路对沉积相研究,结合岩石学、构造、测井相标志,将研究区目的层划分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沉积,微相包括远砂坝、席状砂、坝砂、滩砂和滨浅湖泥。通过连井相分析,确定了亚相与微相的平面展布,得到滨浅湖亚相坝砂和三角洲前缘亚相远砂坝微相为Ⅱ油组的最有利相区。综合电性特征和试油试采资料得到了RILD-DEN、RILD-AC和RD/RILD-RILD交会图版、测井曲线重叠、阵列感应测井等流体识别方法,能够准确对油层、低阻油层、水层和干层进行二次解释,增加了含油小层的数量。对储层物性和成岩作用研究表明,该油组处于早成岩B亚期,储层主要受机械压实、胶结、交代和溶蚀作用影响,Ⅱ油组低孔低渗储层强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砂体发育厚度、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综合上述研究,采用定性因素和定量参数相匹配的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区低孔低渗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把Ⅱ油组储层划分为四类,其中主要发育Ⅲ类储层,Ⅰ类和Ⅱ类储层预测为最有利区,主要分布在工区西北部乌101—乌北12-10井、中部乌北8-5—乌北6-5—乌北更4-4—乌北2-20井和东南部乌新3-4—乌7-7—乌9-

关 键 词:下油砂山组  沉积相 低孔低渗储层 储层评价

分 类 号:P618.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