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虚实经济对比的黄河经济带县域旅游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A Case Study on Tourism Spatial Patter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l and Virtual Tourism Economic at County Scale in Yellow River Economic Bel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孟怡伟[1] 简子菡[1] 张改素[1]

MENG Yiwei;JIAN Zihan;ZHANG Gaisu(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The Center for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y Technology for the 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Regions,Ministry of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Henan Kaifeng475004,China)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

出  处:《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01130);2020年度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HASTIT017);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HNYJS2016KC24).

年  份:2020

卷  号:0

期  号:2

起止页码:153-1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JST、RCCSE、ZGKJHX、ZMATH、普通刊

摘  要:以667个县域研究单元(县、县级市、市辖区)的旅游百度检索量、旅游总收入为虚实旅游经济测度指标,采用空间分类法、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黄河经济带县域旅游经济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从空间分布格局看,整体旅游经济的不均衡性明显,呈现"一大三小"四核集聚格局.②从空间关联格局看,无论是实体还是虚拟旅游经济,均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导且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实体旅游经济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山东的旅游经济发达区;显著LL区主要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山西南部、青海大部分地区以及宁夏北部形成若干组团,在河南、甘肃等地零星分布.虚拟旅游经济显著HH区较实体层面分布范围明显扩大,主要分布在山东、陕西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显著LL区数量较实体层面明显增多且分布范围有所变化,主要在青海大部分地区、山西南北两端形成低值集聚区,此外在甘肃地区有零星分布.③从核密度分析看,虚实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类似,山东、河南和山西三点沿东北-西南轴带形成高值聚集区且扩展成为核心发展片区.值得说明的是,虚拟旅游经济在陕北地区及内蒙古东北部形成多个副核心,表明该地区虚拟旅游经济等级迅速提升.④根据地理探测器模型结果和虚、实旅游经济与各影响因素的耦合匹配分析可知,实体旅游经济受资源支持力的影响更为显著;虚拟旅游经济受信息化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 键 词:实体旅游经济  虚拟旅游经济  空间格局  县域 黄河经济带

分 类 号:F592.7[旅游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