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REN Jincheng;WANG Fagang;LI Feng;YANG Qingjiang;CHEN Fuyou;GAO Xing(School of Archaeolog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Key Laboratory of Vertebrate Evolution and Human Origins,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4;CAS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Life and Paleoenvironment,Beijing 100044;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Jena Germany 07745;Hebe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Shijiazhuang 05003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长春130012 [2]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3]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044 [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5]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德国耶拿07745 [6]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石家庄050031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152150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26000000);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项目(132311KYSB20190008);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102)
年 份:2021
卷 号:40
期 号:3
起止页码:378-39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CSSCI、CSSCI2021_2022、IC、JST、RCCSE、RWSKHX、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板井子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早期的一处重要遗址,光释光年代为距今8~9万年。本文以2015年出土的考古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地层的沉积环境、考古材料本体的埋藏特点两个角度,对板井子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主文化层第5层为近原地埋藏类型,水流作用对小尺寸标本的保存及标本的空间集聚特征影响较大,但石制品技术类型组合等基本的人类行为信息仍较为完整;第4、6层均为水流搬运产生的异地埋藏,蕴含的人类行为信息有所缺失。此项分析为提取、研究考古遗址所蕴含的古人类的居址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考古材料使用废弃等方面的信息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泥河湾盆地 板井子遗址 旧石器时代 遗址形成过程
分 类 号:K87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