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鳍棘鲷线粒体D-loop序列的遗传结构    

Genetic structure of D-loop sequence in Acanthopagrus latu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何震晗[1,2] 肖珊[3] 王韶韶[1] 陈慧芳[1,2] 苏绍萍[2] 赵永贞[2] 杨春玲[2] 曾地刚[2] 朱威霖[2] 陈秀荔[2] 马华威[2] 蒋伟明[2] 刘青云[2] 李强勇[2] 彭敏[2]

HE Zhenhan;XIAO Shan;WANG Shaoshao;CHEN Huifang;SU Shaoping;ZHAO Yongzhen;YANG Chunling;ZENG Digang;ZHU Weilin;CHEN Xiuli;MA Huawei;JIANG Weiming;LIU Qingyun;LI Qiangyong;PENG Min(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5,China;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Genetic Breeding and Healthy Aquaculture,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Nanning 530021,China;Guangxi Aquatic Species Introduction and Breeding Center,Nanning 530031,China)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 [2]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21 [3]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广西南宁530031

出  处:《水产学报》

基  金: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桂科AA17204088)

年  份:2021

卷  号:45

期  号:3

起止页码:345-35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探明分布于我国华南沿海的黄鳍棘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状况,实验采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基因序列分析华南沿海的厦门、汕尾、阳江、海口、三亚、北海、钦州和防城港8个地理位置的黄鳍棘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黄鳍棘鲷8个群体320条D-loop序列全长为947~958 bp。共检测到29个插入或缺失位点和210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42个,单一变异位点68个;总体的变异位点、单倍型数、单倍型多样性(Hd)、平均核苷酸差异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210、268、0.99843、14.79065和0.0157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个群体被聚类为以琼州海峡分隔的东和西两个组群;8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1268~0.46674,基因流(Nm)为0.57126~∞。方差分析显示组群间、组群内群体间和群体内个体间的核苷酸遗传变异分别为33.42%、0.32%和66.26%。中性检验显示Tajima’s D为-1.69477,Fu’s Fs为-23.68339,表明华南沿海黄鳍棘鲷经历了种群扩张事件。研究表明,中国华南沿海黄鳍棘鲷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根据研究结果可以以琼州海峡为分界分为东组群和西组群2个管理单位进行种质保护。

关 键 词:黄鳍棘鲷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分 类 号:S917.4[水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