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    

Dynamic changes of Intestinal Flora in two kinds of mice models of Lingnan Damp-Heat Syndrom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弋[1] 王琛[1] 徐秋英[2] 林兴栋[3] 皮立宏[4] 吴智兵[4] 谢淑莹[5]

Chen Yi;Wang Chen;Xu Qiuying;Lin Xingdong;Pi Lihong;Wu Zhibing;Xie Shuying(The First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Lingnan Medical Research Center,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378,China;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Laboratory Animal Center,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广州510405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510378 [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 [5]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广州510405

出  处:《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基  金: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91111):不同生物致病因子所致温病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负责人:皮立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科研项目(211020030304):B3-3-4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温病学,负责人:吴智兵;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A1515010392):从肠道菌群动态变化及免疫炎症机制探索温病湿热证“湿“”热”实质,负责人:林兴栋

年  份:2020

卷  号:22

期  号:7

起止页码:2186-21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_E2019_2020、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基于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寻求具有模型评价潜力的特征菌属。方法随机将52只BALB/c小鼠分为A1正常组、A2正常环境+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组、A3正常环境+脂多糖(LPS)组、B1湿热环境组、B2湿热环境+ETEC组、B3湿热环境+LPS组。B1、B2、B3组予湿热环境、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第20天,A2、B2组予ETEC,A3、B3组予LPS。观察一般情况,收集9次粪便,查结肠病理,测菌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结果B2、B3组出现类似临床湿热证表现,结肠病理提示炎症,与A1组相比TNF-α、IL-6升高(P<0.05),模型成立前大肠杆菌属和拟杆菌属、成立时肠球菌属呈特征性增多(P<0.05),B1组"湿阻证模型"以肠球菌属增多为主,后期"热"证表现时梭菌属增多(P<0.05)。结论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在岭南湿热证模型客观评价指标的发掘上具有广阔前景,肠球菌属、梭菌属可能分别是"湿""、热"的特征菌属。

关 键 词:岭南湿热证  肠道菌群 客观指标  动物模型 条件致病菌

分 类 号:R-3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