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河流域农区贫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pover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乔家君[1] 朱乾坤[1] 辛向阳[2]

QIAO Jiajun;ZHU Qiankun;XIN Xiangyang(Key Laboratory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for the Middle and Lower Yellow River Regions,Ministry of Education,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and Planning,Research Center of Regional Development&Planning/College of Environment&Planning,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China;Research Center for Small Town Development,Hena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Zhengzhou 450044,China)

机构地区:[1]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475004 [2]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郑州450044

出  处:《资源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72)。

年  份:2020

卷  号:0

期  号:1

起止页码:184-1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中国创造性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减贫人口和减贫效果均较显著,在世界反贫困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流域作为中国贫困人口众多的典型区域,开展整体性、系统性解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rcGIS、地理探测器等工具,以356个贫困空间单元为基础,通过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农区呈现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②黄河流域贫困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流域整体和上、中、下游各地区所受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不同,经济因素对贫困解释力较强,部分因子交互作用呈现"1+1>2"的互补增强效应;③黄河流域农区致贫因子各异,且作用强度不同,呈现出自然贫困→经济贫困→社会贫困的变化态势,而社会贫困难以改善自然贫困,最终形成"贫困循环怪圈",其中自然因素是贫困发生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因素是贫困发展的主导性因素,社会因素则是解决贫困的关键性因素。

关 键 词:黄河流域 农区贫困  影响因素 空间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分 类 号:F323.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