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川芎不同部位及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中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对比
Comparison on Volatile Oil Content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s Among Different Parts of Ligusticum chuanxiong and Pieces with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U Juan-ru;LIU Yu-shi;LIU Hong-mei;ZHANG Cun-yan;WEI Ai-ling;YE Qiang;GUO Li(School of Pharmacy,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outhwest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System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of TCM,Chengdu 611137,China)
机构地区:[1]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西南道地药材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7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1804);四川省科技厅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2017TD0001);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特色创新科研团队项目(CXTD2018012).
年 份:2020
卷 号:0
期 号:5
起止页码:101-10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以挥发油含量、苯酞类化合物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为指标,对川芎3种部位,3种不同加工法的川芎饮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川芎3种部位的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含量高低依次为根茎(1.12%)>须根(0.75%)>地上部分(0.41%),经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须根(83.29%)>根茎(44.5%)>地上部分(39.95%);3种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中,挥发油质量分数依次为C(0.87%)>A(0.75%)>B(0.7%),经GC-MS分析,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C(79.14%)>A(73.09%)>B(67.29%)。结论:川芎须根挥发油中苯酞类化合物含量较根茎高,可对其进行适当的资源利用;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川芎鲜切饮片中挥发油及苯酞类化合物含量更高,可作为一种川芎饮片的新型加工方式。
关 键 词:川芎 不同部位 不同加工方法 挥发油 气质联用技术(GC-MS) 鲜切饮片
分 类 号:R284.1[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