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86~2014年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地理分布    

Trend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birth defects in China from 1986 to 2014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姚莉琴[1] 邹团标[1] 张山山[2] 李俊娥[1] 刘锦桃[1] 郭光萍[1]

YAO Li-qin;ZOU Tuan-biao;ZHANG Shan-shan;LI Jun-e;LIU Jin-tao;ZHAO Zhong-ming(Yunn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Kunming,650051,Yunnan,China;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Physics 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00,Hunan,China)

机构地区:[1]云南省妇幼保健院,昆明650051 [2]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3000

出  处:《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年  份:2020

期  号:3

起止页码:351-35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ZGKJHX、普通刊

摘  要:目的了解1986~2014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常规报表及监测资料对1986~2014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 15统计软件包、PEMS 3.0软件进行处理、Arc Gis 9软件绘制地理分布图等。结果我国围产期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1986年的128.30/万上升到2014年的157.03/万。1996~201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出生缺陷的类型和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2001~2010年十年间,全国NTDS发生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在2009~2010年NTDS发生率下降速率达11.4%,2000~2009年的年平均下降速度为6.6%。农村下降速度更快,达12.8%。从2005年起先天性心脏病连续10年位列第一,且逐步增加,2005年为24.0/万,2014年为52.1/万。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既可遗传因素致畸引起,也可由环境致畸因素引起,而更多的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所致。结论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如不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出生缺陷将严重制约我国婴儿死亡率的进一步下降和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随着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部分对干预措施敏感的致死和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

关 键 词:出生缺陷  死因构成 死亡率 影响因素

分 类 号:R17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